最近,家具展會輪番上演,好不熱鬧!但家具展人氣很旺,不等于生意很好。不少參展商收獲不多,發愁下半年的生意怎么做?家具銷售商看了行情之后,畏難情緒加重。
不可否認,家具零售的生意很難做。這種困難,從銷售商,到生產商,都有切身的感受。
現在的問題是:困難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
當前的困難主要來自于疫情的影響。疫情令很多人的收入下降,正常的市場秩序被打亂,市場恢復的時間比人們想象的要長。
根據觀察,一二線市場的恢復速度快于三四線市場。一二線市場經濟體量大,人員流動頻繁,更容易創造新的商業機會。而三四線市場對于一二線市場的依附性較高,常常受益于一二線市場的帶動。
未來,即使勞動人口下降,但是人員向大中城市的流動趨勢不會改變。大城市的聚集效應仍會不斷強化。
疫情之后,整個經濟體實際上面臨著重建的任務。在重建的過程中,基本的經濟要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經濟的主要發動機仍然是大企業、大投資,而這些都是大城市的天然強項。大城市運轉正常了,其溢出效應才會帶動較小經濟體的跟進。
經濟在急停以后,受到的傷害是深遠的,各個產業鏈都受到了沉重打擊。雖然抗疫取得了積極成效,經濟功能在逐漸恢復,而有些傷害可能是永遠的,尤其是較小經濟體受到的傷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重建并不容易,完全復原幾乎沒有可能。大才能強,大的優勢在復建的過程中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大的企業可能在危機中安然渡過,而小的企業可能就此消失。這也是很多大企業樂觀地認為對于他們,現在是機會、而不是危難的真正原因。
因此,對于困難會延續多長時間這個問題,也要分對象來說。大企業可能很快找到應對之策;而中小企業有的恐怕只能重組再生,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生存渠道的話。
長按識別或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家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