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字歷史,但家具發(fā)展史能追溯到七千年前,換句話說家具的歷史比文字更加悠久厚重,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古代家具映射著古人的審美情趣、科學技術(shù)、生活習性,是文物,也是文化。其中不乏逆天設(shè)計的家具,在當今的社會也能引起潮流,不得不去感嘆古人的智慧。
1、七巧桌
它是由一件正方形桌面、一件平行四邊形桌面和五件三角形桌面的幾子組合而成。通過不同的組合方法,可以形成一件大方桌、兩件小方桌以及不規(guī)則形狀的方桌等等。古人將七巧板的益智玩具體現(xiàn)在家具上,別有味道。
2、母子凳
“母子凳”是流行在江南一帶的竹制坐具,平時既可以供大人坐,翻側(cè)之后又可以供嬰兒坐,是古代民間特有的純凈質(zhì)樸的家具。根據(jù)當時的民間勞作的需要而發(fā)明的凳子,放在當今社會一樣具有實用性。
3、折疊床
這款折疊床來自于2000多年前的楚國,這種床不但便攜,而且床架上還雕鏤了繁復(fù)的花紋,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最令人驚嘆的還是沒用一根釘子就做到了完美折疊。
4、甘蔗床
古代的榨汁機,榨床形制如板凳,面板向一端傾斜,并開圓槽與流口相通,以便蔗汁順流入放在下面的容器。造型簡潔、功能明確。
5、銅冰鑒
“鑒”其實就是個盒子,里頭放冰,再將食物放在冰的中間,我國先秦時期所使用的一種用于對食物防腐保鮮的用具,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冰箱了。
6、魯班枕
俗名:“瞎掰”,傳說是2600年前魯班發(fā)明的。是用一塊整板紙做成的、結(jié)構(gòu)復(fù)雜、可折疊的木制生活用品,可以當小板凳用,睡覺時可以當枕頭枕,同時上面雕刻有各種圖案與文字,可供欣賞。
7、胡床
秦漢之前,幾、案、衣架和床榻都很矮,都是席地而坐,直到對西域的頻繁交流漸深,胡床傳入。胡床——是一種形如馬扎的坐具。
8、元代抽屜桌
抽屜桌的造型是前代聞所未聞的,元代匠師在家具桌上做了創(chuàng)新,桌面不伸出,下設(shè)抽屜的創(chuàng)意,以后為明代所繼承,沿用至清。
9、都承盤
都承盤,就是什么都能承受的盤子,在古代,用以收放文物、文玩等案頭小家具,即現(xiàn)代人們口中的“收納盒”。
10、三聯(lián)甗
上部為甑,用以盛物,下部為鬲,用以盛水,中間有箅以通蒸汽。可以同時蒸煮幾種食物,為后代的一灶數(shù)眼炊具的制造打下了基礎(chǔ)。
11、圓角柜
圓角柜除了外表美以外,還包括力學的運用,“上小下大”的造型提高了柜子的穩(wěn)定度,兩個抽屜也十分講究,兩個抽屜的上面是封死的,形成一個嚴實的抽屜,其中一個抽屜往里推的時候,因為內(nèi)部氣壓的作用,另外一個會自動往外推。
中國古代的家具,不是僅僅局限于使用功能和欣賞功能,在某種程度上,更有特定的意義跟文化,是人們的智慧結(ji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