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米蘭國際家具展主辦方宣布,因肺炎疫情肆虐,考慮到廣大參展商和國內外觀眾的人身健康及安全,此前改期于6月16日-21日舉辦的米蘭國際家具展現在正式取消。
下一屆展會將于2021年4月13日至18日舉行。
意大利為什么會成為新型冠狀病毒重災區?
2月下旬以來,意大利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早在1月31日,意大利就啟動了為期六個月的國家衛生緊急狀態,其也是歐洲第一個停飛本國往來中國直航航班的國家。然而,自2月22日起,該國確診病例數急劇攀升,病死率屢創新高。
病毒之所以快速傳播,意大利社會文化、民眾生活習慣、經濟活動特點等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視:意大利人喜歡聚會聊天,有廣場文化傳統;人們習慣擁抱和行貼面禮;群體文化活動豐富;旅游業發達。此外,還有三方面的具體原因:
第一,前期防控措施缺乏明確的目標和針對性。意大利在防疫初期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停飛與中國直航航班上,并未對有疫區接觸史的入境人員進行篩查與隔離。
2月下旬確診的所謂“一號病人”后被排查出是在德國染病。此后,意大利開始對危險人群進行“地毯式”檢測,但也未對確診的輕癥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隔離措施。
第二,醫療體系不足以應對來勢兇猛的疫情。意大利醫療體系服務質量較高,但在醫療資源數量方面卻存在較大缺口。
近十年來,意大利政府為削減公共債務而持續壓縮公共開支,大幅減少向公共衛生部門撥款,還關閉了大量市鎮醫院,造成醫護人員和設備缺口持續擴大。當新冠疫情在北部地區集中爆發時,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既加劇了傳染,也推高了病死率。
第三,前期防疫決策搖擺不定,各級政府都在防疫與維持經濟運行之間找平衡。最先爆發疫情的北部倫巴第大區和維內托大區是意大利核心工業區,意全國的旅游、餐飲、酒店等行業也會因防疫舉措遭受重創。
出于減少經濟損失的考慮,意大利各級政府在防疫上曾猶豫不決,客觀上也使得防控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孔特總理在2月25日的記者會上仍鼓勵民眾到疫區之外的城市旅游,而倫巴第大區的酒吧也曾在實行宵禁后又解禁。
截至目前,意大利仍處于疫情高峰期,何時能將疫情控制在醫療體系可承受的范圍內還是未知數。對意大利而言,除了民眾健康與生命,疫情還將在多個方面帶來沖擊。
經濟方面,此前受到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的影響,該國經濟2019年的增長率僅為0.3%,2020年將很可能陷入衰退。
此外,疫情已促使意大利反思本國的醫療體系,未來應該會在提高醫療資源的“量”上下功夫。
最后,此前的歐債危機和難民危機使得意大利民眾對歐盟的認同感大大降低,而此次疫情中歐盟的“弱存在感”很可能令意大利與歐盟的關系面臨新挑戰。(來源:家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