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
革命老區江西贛州的臍橙、家具、礦產等
產業不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后
不沿邊、不靠海的贛州建成了一座國際陸港
不僅助力贛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更使贛南老區從開放腹地變成前沿
“一帶一路”大通道使贛州與世界緊密聯通
今天早上,央視《朝聞天下》欄目播發了題為《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贛州:一座陸港 聯通世界》內容,視頻闡述了革命老區在改革開放大浪潮中,如何運用新的形式和新的理念來推動老區經濟發展,介紹了贛州港這一內陸港口的開放發展,進一步加速了贛州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一起來看看~
上世紀八十年代
贛州被列為江西省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
發展起一批像南康家居、贛南臍橙等優質產業
但由于交通等因素的制約
原材料運不進來、產品賣不出去
贛州市的經濟發展和開放程度都亟待提高
2012年國務院出臺
《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支持贛州先行先試
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跨域式發展新路
贛州提出了建設“國際內陸港”的想法
贛州向國際最先進的港口拜師學藝
與沿海、沿邊開放口岸開展互通互聯合作
充分利用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
還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開展贛州港的建設
依托一帶一路
短短兩年時間
贛州港實現19條中歐班列
和17條內貿班列常態化運營
從單一的木材進口、家具出口
擴大到電子產品、服裝、蔬菜等十幾個品種
成為全國鐵海聯運、外貿集裝箱
吞吐量最大的內陸港
和19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
贛州港的發展“紅利”逐漸顯現
今年
贛州銘宸蔬菜產業園與俄羅斯
簽訂了5億元的出口訂單
對于國外銷售該企業在以前是敢都不敢想
但自從有了贛州港
贛州銘宸蔬菜產業園的蔬菜
終于能跨過千山萬水走上國外人的“餐桌”
通過贛州港運輸不僅極大地縮短了運輸時間
運輸成本也直線下降
在贛州港
每天都有2-4列班列進出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南康的家具
它們將從贛州港啟程
通過鐵海聯運到達世界各地
有了贛州港的運輸便利和集群效應
南康家具產業產值由2012年的過百億
猛增至2017年的超1300億元
成為全國最大的實木家具制造基地
此外
贛州港還聚集物流園、金融、外貿
跨境電商、研發設計等新經濟、新業態
加速了贛州的工農業升級
將來
贛州港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
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海西經濟區的對接合作
構建全面開放格局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