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馬上就要舉辦
中國(贛州)第六屆家具產業博覽會
下面帶大家回顧南康家具一路走來的歷史
致敬那段,崢嶸歲月!
開放春風起 十萬木匠下嶺南
南康素來商貿繁榮、民營經濟活躍,被譽為“江西的溫州”。南康人多地少,“男做木匠,女做裁縫”,木匠成為南康人主要謀生的手段之一。
改革開放以后,珠三角的春風吹到了南康。為了擺脫貧困,約有十多萬南康木匠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越過梅關古道,南下涌入珠江之濱“淘金”。佛山市順德區是全國最早的家具制造基地之一,當時僅在順德區樂從鎮就有幾萬名南康人從事木工和油漆工作,以至于業內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沒有南康的工人,就成就不了順德家具。”
“杜永紅一小步,南康家具產業一大步。”1993年,杜永紅辦起了南康第一家家具廠。整個90年代中期,每年平均有3000多人返回南康創業。105國道旁,康唐公路沿線,家具廠一字排開,鱗次櫛比。一時間,南康20個鄉(鎮、街道)“村村冒火、戶戶冒煙”。
90年代初期的家具廠
月是故鄉明 家門創業潮頭起
曾經的南康工業園,承載著南康家具從業者的夢想和汗水(楊曉明 攝)
一大批在廣東闖蕩的“打工仔”,不僅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技術,還積累了可觀的資金,紛紛回鄉創業。到了1994年,南康家具“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從“打工仔”到家具業主,這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并沒有很高的文化,但是他們憑借著不怕吃苦失敗、勇于拼搏創新的精神,摸著石頭過河,在市場搏擊中成長壯大。
正在打磨家具部件的女工(楊曉明 攝)
南康家具之所以能“異軍突起”,是因為具備了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1994年我國開始推進住房私有化,隨著商品房搶手讓家具市場井噴,這是天時;1996年京九鐵路通車,南康家具有了銷往全國的交通大動脈,這是地利;而當時南康黨委政府為打工人員回鄉創業提供寬松環境,對家具業實行“放水養魚”政策,這是人和。
破蛹化彩蝶 政企齊心謀蛻變
(楊曉明 攝)
進入2000年,家具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南康家具市場不斷拓展,初期快速成長的紅利消失,發展的陣痛逐漸顯現。一些企業主急功近利,導致部分家具產品質量低劣,南康家具質量危機傳開之后,南康家具漸漸四面楚歌。
不破不立。企業們首先動了起來:一方面紛紛銷毀庫存的劣質原料和家具;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更新生產設備。抓品質,成了企業付出大量“銀子”后換來的“金守則”。
2006年,南康被授予江西省家具產業基地(楊曉明 攝)
外國專家在調試噴涂設備(楊曉明 攝)
在“蛻變”過程中,原有的家族式管理、農民式粗放經營模式逐漸成為掣肘。通過開辦經營管理培訓班,資助360多個企業家讀MBA,政府給老板們“洗腦”,讓他們意識到管理經營人才的重要性。這成了南康家具實現振興的關鍵。
邁步從頭越 轉型升級譜新篇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南康家具產業有了量的原始積累,到2012年產值突破百億元。
工人在智能化家具生產線上認真測量(楊曉明 攝)
從2012年開始,南康提出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并規劃建設南康家具產業園,讓一批規模企業進入園區發展。南康樹立全產業鏈理念,搭建了九大平臺,并依托國家級內陸口岸、國家級檢測中心和一年一度的國家級博覽會,解決了家具生產集約化、規模化,進口木材直接通關和檢驗檢疫等問題,最終形成了完善的家具產業鏈配套。
家具企業主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選標準廠房
2016年,南康出臺“升企入規”實施意見,全面推進家具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產業規?;?、集聚化發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通過大力推動"眾創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強龍頭、育集群",南康已推動1022家家具企業達到規上標準,其中465家已通過省級核準,建成和在建標準廠房逾1000萬平方米。同年,南康家具產業集群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2017年,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300億元。
已建成的標準廠房
在家具產業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品牌建設愈發關鍵。2018年5月,“南康家具”成功注冊成為全國首個以縣級行政區劃命名的工業集體商標,品牌價值突破100億元,高居全省制造業第一。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通過一次次升華和嬗變,南康家具實現了華麗轉身。
繁忙的家具市場(楊曉明 攝)
南康工業(家具)設計中心
通過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引導
40萬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
南康家具產業
將會發展得更好、綜合實力會更強!
致敬,南康家具人
內容來源:綜合央視報道、南康發布、南康微視野